为了让全国观众对普洱生态茶园建设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近期,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科教)《走近科学》栏目推出科技助茶兴专题节目。节目中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的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严亮接受了央视记者采访。
(图片来源:《走近科学》20190710 科技助茶兴)
普洱市是云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全市共有现代茶园面积165万亩,古茶园面积18.2万亩,其中,获得有机认证茶园面积24.94万亩,综合产值达255亿元。茶叶种植面积、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茶产业综合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位。近年来,普洱市政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紧紧围绕“生态宜居之城,健康养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的发展定位,以建设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基地、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为方向,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普洱市把茶产业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走“绿色、生态、有机”的产业发展道路,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茶园改造,并全面实现了全市茶园的生态茶园初步改造,为后来发展绿色有机茶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采访中严亮表示,生态茶园改造主要是将原来茶树单一物种的规模化、密集型种植模式,改造成茶树和多种生物共生的立体高效生态茶园。通过丰富现代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从而达到提高茶树抗性,抑制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以及缓解由于同物种竞争所造成的生产力下降现象,以降低或避免农药化肥施用,为绿色有机茶园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图片来源:《走近科学》20190710 科技助茶兴)
立体高效生态茶园是通过在现代茶园里种植沉香、灯台树等二十余种经济树种,在中层套种白及、大叶千斤拔、滇黄精等十余种中药材,并筛选九种适宜于茶园套种的食用菌种植于茶树底层,打造出空间上立体的生态茶园。同时,由于食用菌、中草药及经济树种的生产周期不同,在时间上也能体现出生态茶园的立体高效特征。利用茶园闲置土地套种经济作物,不仅能够丰富茶园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还能大规模提升单位面积茶园的经济效益,既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又是茶农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助推茶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下一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将充分发挥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对普洱茶的产业化、科学化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助推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文字:喻快 编辑:王小娟)